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先进典型讲党课】大数据公司党支部 刘传彬

【先进典型讲党课】大数据公司党支部 刘传彬

发布时间:2021-09-18 17:30:48 阅读:1049

根据安排,下面由我跟大家讲述一堂微党课。

主题是“学习贯彻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向着党旗指引的方向,践行初心使命”

从1921到2021,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100年的风风雨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00年不过是短短一瞬。然而,就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并在继续创造世所罕见的奇迹。从南湖的“一叶扁舟”成长为“一艘巨舰”,举起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一、党旗的故事

1921年夏日的一天,在古城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结束,当时,年轻的共产党人还来不及周全地考虑作为一个政党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旗帜在内。1922年,党的“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自然要与列宁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保持一致。于是,各地党组织各自模仿联共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但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为了表示出“我们要高高举起共产党旗子”的鲜明立场,起义筹备阶段首先要设计、制作一面崭新的旗帜。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位曾经赴海外留学的年轻人何长工。他曾经在苏联见过共产国际和布尔什维克的旗帜,依稀记得那个带有镰刀和斧头的图案就是共产党的标志。根据这个,制作出底面鲜红色,中央缝有一颗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的中心是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图案的红色旗帜,紧靠旗杆有一条10厘米宽的空白,上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面旗子虽然参照了苏联旗帜的样式,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看起来十分威武。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亮出自己的旗帜,身处暴动前线的毛泽东看到这面旗帜,激动地写下了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全面独立地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194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包括党旗样式在内的一系列决议。确定了党旗样式:保留象征工农联盟的镰刀锤头,去掉旗帜上的五角星,旗底色为红色。

1945年,为了迎接“七大”的召开,为了让作为中国共产党标志的党旗更加完善,更加充分地反映大多数共产党员的心声,当时组成了“党旗党歌委员会”,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征集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在短短的征集时限里,230多种党旗图样汇集到委员会。应征作品大部分来自基层,有的是用红纸剪贴,有的是用颜料上色,纸张粗糙,工具简陋,有些色彩已因岁月的磨蚀而变得模糊。但透过一幅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质朴笔触,人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那些普通党员热爱党的一颗颗赤诚之心。

但是到新中国成立后,党旗的格式、尺寸及徽标的解释,都没有正式确定下来,导致各地制作出来的大小、形状不一,1951年,在党的三十周年纪念时,中央发出通知,各地仍可按旧例,一律采用左上角缀以黄色镰锤图案的红旗,旗上不另加中国共产党字样或其他记号。但是仍然没有详细明确。

直到1996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党旗党徽的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至此,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终于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

中央档案馆馆藏中涉及党旗内容的档案从未公布过。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央档案馆将珍藏于本馆的有关党旗文献进行重新梳理,汇编成《中国共产党党旗档案》一书,对社会进行一次相对完整的公布,真实地还原历史,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党旗的衍变脉络。通过档案中那些张贴在粗糙毛边纸上的应征作品,可以看出人们对党的热爱和满腔的热情。

二、党旗引领我们前进

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是前进的方向。

党旗引领我们从生死存亡中走出来,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代表全国58名党员在红船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表现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使命担当和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党旗指引我们建设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且面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部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生活的重任,带领全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在围堵中突破、在打压中奋起,用辛劳和汗水为社会主义建设筑基打桩、添砖加瓦。

党旗带领我们走向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短短43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全社会力量竟相迸发,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形成了推动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历史洪流。

三、旗帜下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人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每一位党员在党旗下宣誓后,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不忘初心不能有口无心、牢记使命不能有气无力。

一是心要忠。忠诚源于理论清醒,追随来自信仰坚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信仰的人,是心有所依的,怀着一种美丽的、高尚的信念活着,是真正幸福的;而没有信仰的人,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能力内心永远无法得到充盈和富足。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只小船,人生征途就是茫茫大海,而信仰就是大海行船的“指南针”。我前段时间刷到一个小视频,讲的是我们从今天的视角回过头来看,都知道是革命先烈们的奋斗和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美好生活,看着博物馆那些遗物和电影里那些英勇就义的画面,给予了一种动人心魄、万分感激的情绪,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内心或许不知道自己的牺牲能否换来革命的成功,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新中国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而支持他们不顾一切,奋勇向前的,不就是一种对党忠诚和对革命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吗。所以有人会说:“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敢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所以,我们学习党史,深入学习党的先进思想,除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更要深刻领悟,进一步,做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信念特别坚定。

二是行得正。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少一些情绪、多一些情怀,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抱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入党的初心,

三是敢担当。据统计,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有448万名党员,而此前为革命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就达370多万名。南京雨花台,当年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烈士有近10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519人。全国共有29万多座无名烈士墓,安葬了78万多名无名烈士。战争年代要付出生命代价,和平年代有时也要付出生命代价。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场、抗击疫情战场、抗洪救灾战场,也有党员干部献出宝贵生命,这种担当体现出了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大担当干出了大事业。在加快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跨越赶超的历史机遇前,我们在座的党员是否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有担当首先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调整好主动担当作为的心态。主动接受和被动承受所发挥的工作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党员在担当作为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应该担当的责任,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难题重担,用勇于开拓的精神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敢于担当就是在生活中有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党员,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为民办事、解决困难,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小的问题在群众眼中却很重要,小矛盾小问题,不因它小就置之不理,这是一名党员干部担当的基本态度。

最后,选择党旗作为切入点来和大家交流,主要是经常从新闻中看到那些党旗举在胸前,以冲锋向前的姿态跑着历史的接力赛的党员干部,依旧展示除了共产党人的大气魄、大胆当,让我有了深刻感受,同时,也是一种自我鞭策。

以上是我的粗浅体会,还请大家批评指正。